
上海卫生系统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
作者:上海性病专科医院 http://www.long120.org/ 时间:2012-11-23 15:16 来源:上海治疗性病医院党的十八大勾画出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蓝图,它领先次在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,凸显了全党全社会对民生问题的关注。
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讲到要促进人民健康水平提高时强调,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,坚持预防为主、以农村为重点、中西医并重,按照保基本、强基层、建机制要求,重点推进医疗保障、医疗服务、公共卫生、药品供应、监管体制综合改革,完善国民健康政策,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。上海卫生系统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,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健康,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,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,上海市民健康水平继续领先全国、保持发达上面水平,让老百姓更加满意。
医疗卫生事业是人民群众较关心、较直接、较现实的利益问题。上海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各项民生事业。通过深化医改,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的问题,是体现党的根本宗旨、以人为本、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,是建设小康社会、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今天,上海有条件、也更有责任把医疗卫生工作摆到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。
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“保基本、强基层、建机制”的要求,同时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,提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,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,逐步建立以“权利公平、机会公平、规则公平”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,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。强调更公平,是“以人为本”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,是将以更大力度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的明确信号。
财力是医改的必要条件之一,有了财力支撑,才能发展医疗卫生事业、提升医疗技术、提高医疗保障水平。但更重要的是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,用制度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,用制度落实政府各部门的责任,用制度规范医疗卫生服务,调动各方积极性,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。可以这么说,上海医改更注重“花钱买机制”。
在医改过程中,首先要强调公平,保障所有人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。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面向全民提供,就像人人都应该享有空气和阳光一样。
强调公平,是因为健康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,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要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,不能因为个人的社会地位、财富多寡而影响基本权利的享有。在公平基础之上强调效率,是因为不断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和有限的卫生资源之间存在矛盾,必须提高效率,控制浪费,才能较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。而实现公平,提高效率,主要靠一系列的制度设计。涉及卫生服务体系如何构建,医保参保制度、待遇水平、支付制度如何设计,医疗服务管理如何规范等。
病有所医,重高端更要强终端,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应当有“高端”和“终端”两条路径。就高端领域而言,紧跟世界医学进步潮流,提升治疗水平和能力,是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一大努力方向。同时,涉及更大范围的基层医疗机构、单位和广大群众等社会终端的改革举措,更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。而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环节,医疗卫生领域的终端与高端问题一样重要。报告中提到的多个方面医疗改革,均需在大范围的社会末端发力,做实基层医疗服务体系,健全突发卫生事件的处置网络,提升健康教育能力,这些都需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。
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,建成小康社会,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,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,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,构建系统完备、科学规范、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,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。这一观点和要求,对深化、推进医改有着非常明确和深刻的指导意义。因为,当前医改已进入了“深水区”,面临一系列涉及体制、机制的重大改革,涉及各方利益调整,难度很大,任务艰巨,必须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,勇于攻坚克难,坚定不移地推进深化医改。
按照医改的目标和部署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,上海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将正式拉开大幕。下一步,上海将重点推进公立医院改革,尤其是体制机制方面的改革,以破除“以药补医”为切入口,推进医药分开机制、药品采购供应机制、投入补偿机制、医保支付机制、监管评价机制、医务人员薪酬机制等综合改革,逐渐形成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公立医院发展模式。
“以药补医”是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补偿公立医院的机制,其弊端越来越明显。下一步一定要把这个机制破除,政府需要为此加大投入来保障,并推动公立医院转变运行机制,实现科学发展。目前公立医院改扩建、购买大型设备、人力成本等都由政府投入,体现了公共财政制度改革的方向。与此同时,还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,改善执业环境,提高劳务价值,保障、激励医务人员更努力、更专心为患者提供服务,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建设。

